有些人認為小說家都是天馬行空、不切實際,但我認為他們是現代哲學家,想法與理念的完善者。

為什麼這麼說呢?

有些人都有一個誤區,認為小說家的故事荒誕不羈禁不起推敲,這實在大錯特錯。小說最重要的是帶入感,使讀者深入其境。如果說故事中有出現邏輯錯誤或讀者無法認同的行為,往往會讀得異常痛苦且抽離情感回到現實。因此一則好的故事往往比現實還要來得有邏輯的多。

今天談論的“黑暗森林法則”便是劉慈欣大師在小說<三體>所創立的理論。

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像幽靈般潛行於林間,輕輕撥開擋路的樹枝,竭力不讓腳步發出一點兒聲音,連呼吸都必須小心翼翼:他必須小心,因為林中到處都有與他一樣潛行的獵人,如果他發現了別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開槍消滅之。在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獄,就是永恆的威脅,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將很快被消滅,這就是宇宙文明的圖景,這就是對費米悖論的解釋。被發現,即被毀滅!

 

黑暗森林法則有幾個中心論點,分別是猜疑鏈技術爆炸宇宙社會學基本公理

宇宙社會學基本公理就像是地球生物種族繁衍的準則,只是地點放置到了宇宙之間。

1. 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求 -- 生存與繁衍是生物與生俱來的能力,但凡沒有這項能力的都消逝在了歷史長河之中。

2. 文明不斷增長和擴張,但宇宙中的物質總量基本保持不變 -- 這與地球生態也很像,當一個國家發展越來越強盛時原先的資源不夠大家所分配,於是就會搶奪其他國家的資源。

猜疑鏈 -- 由於宇宙間文明差異過大,因此文明與文明之間無法立刻判定對方的文明對於自己來說是有益的還是有害的,更直接地說無法判斷對方會不會對自己發起攻擊/掠奪。

有人質疑兩個智慧生物間的關係真的有如此黑暗嗎,是否有交流、和平共處的可能?

我認為有,但必定會先發生許多碰撞與衝突。試想,在森林裡突然遭遇到一隻黑熊,臉色猙獰的大吼大叫,你手中恰有一把獵槍,在黑熊撲過來之既你會選擇接觸後看對方的表態還是直接開槍?面臨生死存亡的瞬間,開槍是生物防衛的本能。交流,只留給強者或安全無虞時的選擇。

技術爆炸 -- 文明的強弱不一定隨時間而逐步增加,可能有爆衝式的進展與衰退。

比方說,這近1~2千年的人類活動與數萬年間的文明發展完全不可同日而喻。這意味著可能你所熟知隔壁星系的智慧生物,在你不注意的時候突然變成了龐然大物。

在星系間的旅行往往會耗費數百年,你無法預知在你搭飛船的時刻與抵達時,對方文明的變化到底有多大。

根據猜疑鏈技術爆炸宇宙社會學基本公理的結果,形成了黑暗森林法則。

每個文明都以生存當第一要務,在發現宇宙新的文明時第一個想到的是保護自己。即便目前觀察到對方的文明非常弱小,但由於雙方距離往往是數百/千光年,因此即便派飛船想去佔領也不確定抵達時對方是否依然弱小,是否根據飛船反過來追蹤回自己文明,因此發現其他文明的第一個選擇,就是毀滅對方。

這個想法很有意思,也與物理學家-霍金的想法相當接近,外星人的到訪對人類未必是友善的,更大概率是毀滅與掠奪,就像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所做的事情一樣。而人類向外發送訊息至今仍未有外星人收到,這對於人類而言或許是一件好事。

但換個方式思考,當美洲遭遇哥倫布後雖然遭遇前所未有的浩劫,但衝突與交流之後伴隨著便是眼界、技術等的全方位提升。

假如說人類與外星人接觸後會滅絕90%以上的人口甚至被奴役,但卻會為地球帶來全方位的科技進展,您是否願意與外星人接觸呢?

 

這意見蠻兩極的,但我是願意接觸的。一昧的閉關自守滅亡只是遲早的事,就像清末時的鎖國政策,即便你不接觸對方,但對方總會發現並與你接觸,這時反而會處於被動狀態而難以應對局勢。與其如此,倒不如先做沙盤推演,思考所有可能的狀況而逐步往宇宙中探索,為人類爭取多一些優勢。

分享一下你的看法吧~~

 

延伸閱讀:費米悖論 ─ 恩里科·費米宇宙社會學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黑暗森林 宇宙 外星人
    全站熱搜

    蒼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