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宇宙社會學顧名思義是在宇宙中所運行的交流方式,根據宇宙與地球不一樣的特性所衍生的交流方式也會有所不同,其中最明顯的不同在於雙方距離過於遙遠,如果有太空飛船等宇宙交通工具可能也需數百數千年以上才有辦法抵達對方文明,在這段時間中雙方文明的變化程度是不可知的,因此相應產生的交流方式也會跟地球有所不同。

宇宙社會學要談論起來相當廣泛,我們先聚焦在劉慈欣-在三體一書中所提到的假設做為開端,提出是否有不一樣的可能性。

1. 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求: 這裡使用文明這個詞在我看來是有兩種不一樣的說法。如果文明的生存指的是物種的延續那麼事情會比較簡單,物種把生存看成第一優先是可以預期的,如果物種不看重生存延續,那麼極有可能會消逝在宇宙中,我們也就難以觀察到了。第二種說法,文明指的是思想與精神上的繼承,這種說法即便物種已經被征服或是消逝,但根據文字或是殘餘的遺跡、紀錄等將精神傳遞下去那也算是文明的生存。舉一個例子來說,滿清原本是遊牧民族,但他統一中國後卻將遊牧民族的習性給去除了,取而代之的是中國固有的農耕生活,那麼真正消逝弱化的文明是甚麼呢?如果這裡指文明的生存是後一項的話,那可能的變數就大得多了,或許僅是一段文字一塊遺跡的殘存,只要痕跡還在那也不算滅亡。

文明的延續其實是一項很有趣的探討,如果人類延續但已散失原先的精神(比方說完全失去科技的人類回到史前時代的生活方式),或是不同種族但繼承人類精神(比方外星人喜歡上人類思想與文化)但人類已消亡,你更能接受哪一點呢?

2. 文明不斷增長和擴張,但宇宙中的物質總量基本保持不變: 這一項是宇宙猜疑鏈的基礎,所有文明都是潛在的競爭關係,為了保護自己文明的安全因此先下手為強把所知的文明消滅掉。這項說法其實非常激進,先不論依猜疑鏈中無法探知對方對己方文明有敵意與否,單是發現文明就要把對方摧毀這件事就有很大的隱憂。發起攻擊後如果對方沒有消亡或是無關痛癢,那麼可想而知會遭受嚴厲的報復。

然而有一種可能會造就這個局面,那就是星球間擁有的武器能量遠高於星球等級,只要先出手就能獲勝,就好像2個稚嫩的小孩手上都各拿著一把槍,誰先開槍誰就贏了。在三體的故事中就有提到,宇宙間的武器常以降維的手段進行攻擊(3維立體平面變成2維的平面),以這觀點來看倒是符合先遇到對方就直接發起攻擊的態勢。

 

當然上述觀點是三體小說中的想像與故事發展主軸,實際上可能並非如此險惡。但即便如此,人類面對外星人的態度也必須以嚴謹的方式進行,因為地球目前尚無遨遊宇宙的能力,因此收到地球訊息而到來的外星人其科技能力必定遠高於人類,屆時人類是否被和平對待、奴役、被當實驗品這些都不是人類所能控制的。另外人類在探索其他星球時,那些平凡無奇的宇宙礦石是否包裹著難以辨識的傳染病毒,也都可能使地球遭受難以想像的危機。

我是贊成走出地球朝宇宙進行探索,但是這並不表示可以肆無忌憚,而是應事事求穩一步步探索。然而這樣的理念很難達成,因為地球目前是由各個國家所掌控,每個國家對於外太空的認知不同,其中一個國家積極朝外太空發射訊號也無國家能阻止,因此地球探索宇宙勢必是以激進的方式進行,即便最後承擔責任的是全體地球人......

 

延伸閱讀:黑暗森林法則 -- 劉慈欣

 

arrow
arrow

    蒼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